培养孩子受挫能力≠总挑孩子错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了溺爱孩子的危害性。于是,他们开始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不是应该让孩子多吃点苦头?让他们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呢?于是,很多父母开始有意识地挑孩子的毛病,并设置了种种障碍,以此来培养他们应对挫折的能力。
家长的本意是好的,但一味地“找茬”,“鸡蛋里面挑骨头”,老是抓着孩子的错误不放,却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一定的伤害。老挑错的父母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这些负面影响。
一、不利于孩子良好“自我意象”的形成
孩子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尤其是幼儿,自我意识正处于客观化时期,即使是在孩子上小学之后,“他人的评价”也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家长若老是认为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行,孩子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就会真的认为自己是个什么也不行的人。
二、孩子前进没有了动力
很多孩子之所以很努力,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老师的表扬,为了家长的夸奖以及同学的赞美。正像一首歌所唱的那样:“为了母亲的微笑”。若老师家长一味地贬低他,孩子容易破罐子破摔,甚至用恶作剧的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
三、孩子容易同家长抬扛
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对家长高度依恋,有时候家长批评完了,他们委屈地哭两声就完事了。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他们的独立意识增强,从自我意识的客观化时期向主观化时期转变,他们对待问题,有了自己的观点。于是,开始与家长乃至老师对着干,你说我不好,我还认为你不好呢!
家长一味挑错,孩子经常处在负面情绪中,久而久之,极容易导致心理问题。诸如自卑、焦虑、孤独、冲动、嫉妒等。
凡事都要有一个合适的尺度,才能发挥它的****功效,不然就会过犹不及。挫折教育也是一样的。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打击孩子的骄傲情绪、使孩子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总之,好处多多。但只有正确把握它的度,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具体的可行之法。
一、适当让孩子吃点苦
“吃得苦中苦,方位人上人”,父母除了给予孩子一定的物质条件,供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应适当让孩子吃吃苦头。当孩子遇到困难或犯错时,不能因为孩子怕苦、怕累、任性而选择逃避。应该让孩子学着自己面对与解决问题。
二、让孩子了解到困难≠失败
“万事开头难”、“任何人做事,一开始都会有困难”。作为父母,必须明确地告诉孩子,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是困难不等同于失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困难,就是成功的。
三、教会孩子正确对待失败
很多情况下,给孩子带来最多打击的往往不是失败本身,而是他对失败的理解。比如你的儿子没能被选上班干部,他想到的原因可能是:“我不如别的小朋友。”但事实上,原因可能是“这个职位女孩更合适”。作为家长,你需要在给孩子安慰的同时,帮他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并不断鼓励孩子,让他继续努力,下次还有机会。
四、给孩子布置特殊的任务
某天,你对孩子说道:“你今天在幼儿园的剪纸真漂亮,可惜被小朋友看的时候撕坏了,明天我们能剪一个更漂亮的吗?”其实,这就是给孩子布置的一项特殊任务。经常给孩子布置这样的任务,不仅可以提升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升他的创造力。当然,父母的这种要求不能过高,不切实际的要求会打击孩子的信心。
五、让孩子从父母的态度中学自信
家长是孩子的首任老师,一言一行会对孩子带来巨大的影响,面对困难,如果家长自己就慌慌张张,不知所措,或者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次数多了,孩子就会留下不好的印象。以后在遇到苦难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模仿家长。所以,家长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冷静处理各种问题,才能给孩子带来好的影响。
六、教孩子学会等待
从孩子7—8个月开始,当他们有要求时,家伙就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例如:当孩子急着喝奶时,告诉他奶凉了才能喝;上楼梯时,告诉他要一级一级上,不要着急;过红绿灯时,要让孩子学会遵守交通秩序;上公交时,要让孩子先等前面的人上车。只有在日常小事中,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等待”能力。面对挫折时,他们才不会手忙脚乱。
总而言之,挫折教育不能一蹴而就,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也能摸索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适当的挫折教育能够提升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益,但是一味挑孩子的毛病,就只会适得其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