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English

学习交流

网站首页 >> 学习交流 >> 正文

儿童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

发布日期:2019-11-5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网易微博 更多
儿童的情感发展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依恋
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贝(J.Bowlby)于1969年最早提出了依恋(attachment)这一概念。所谓依恋指的是婴儿用微笑、目光和行动,亲近、追随他的父母和看护人,从而和父母、看护人建立特殊的依赖关系。婴儿在对依恋对象亲近、追随时,同时表现出对陌生人的拒绝。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特指婴儿与成人(父母或其他看护者)所形成的情感联结。鲍尔贝又将依恋的形成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前依恋阶段,即出生到6周。新生儿对所有人都做出相同的反应,并没有对特定的人形成特殊的情绪反应。
2“正在形成的依恋”阶段,即6周~8个月。婴儿对熟悉的人有特殊的积极的情绪反应,能从周围的人群中区分出最亲近的人,并特别愿意接近。但仍不介意与最亲近的人分离。
3明确的依恋阶段,即6至8个月~18个月。婴儿发展了接近看护人的能力,开始将父母和看护人作为一个安全基地,从此出发探索环境。当他有安全需要时,又返回看护人身边。婴儿以反抗、紧握、惶恐等表现对待与亲人分离,并且以拒绝情绪对待陌生人。
4双向关系的形成,即18个月~2岁以后。婴儿开始明白看护人的愿望、情感、意见,学会根据看护人的要求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建立更丰富的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示对父母和看护人的亲昵。
第二阶段——移情
移情,心理学上的一般意义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之间的情感相互作用,当一方感知到另一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即由于对别人情绪的察觉而导致自己情绪的唤起。这是一种把自己置于另一人的位置上去体验的能力。设身处地地识别和体验别人的情感,这是人际交往中同情与助人行为的前提。在移情中,最主要的情感表现是同情心,它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与痛苦所产生的感情共鸣,并对其产生关心、安慰、支持、帮助的行为的感情。
移情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因为它需要认知发展的支持,需要有察觉、理解别人情绪变化的能力,设身处地地去体验别人情感的去中心化的思维方式。
幼儿期正处于认知中心化。孤独症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给移情造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因而,发展情感沟通,必须让孩子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体验他人的情感,脱离以自我为中心。
 
第三阶段——友谊

       友谊是更高级的情感关系,友谊是两个个体之间以平等互利为前提的双向互动的关系,友谊是以信任为基础的、依靠亲密情感支持的关系,一般友谊还是持久稳定的关系。12岁的儿童认为,“友谊”可以交流秘密,可以分享情感,“友谊”可以期望对方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建立和维系友谊,是人特有的高级的社会行为。 

上一篇:关于孤独症儿童自言自语行为处理建议下一篇: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和情感分析